幫助孩子成功戒除尿布 吳曉蕙 新北市安溪國中附設幼兒園老師

  帶著孩子出現的公共場合中,很常聽見的就是「您家寶寶幾歲了呀?怎麼還在包尿布?我家小孩才多大我就開始訓練他不包尿布。」一件順其自然的如廁訓練,就在大庭廣眾下被大人赤裸裸地提出來炫耀和討論,不在乎孩子和陪伴者當下聆聽的感受,家長只能尷尬的笑一笑。讓原本開心帶孩子出去走走的大人開始思考,「難道我錯了嗎?孩子現在還穿著尿布合適嗎?」產生一連串的疑問與懷疑。

  我們與其思考孩子什麼年紀最適合進行如廁訓練、脫離尿布,倒不如先想想孩子發展已經具備哪些能力,再來進行如廁訓練,才能讓主要照顧者與孩子雙方達成雙贏的局面。其實,過早或過晚都不適合,畢竟要完成一完整的如廁流程,需要許多動作與行為組成。

6項指標觀察孩子是否可以戒尿布 

囗 建立大人和小孩之間對如廁的慣用語,讓孩子排便或排尿前會用自己的方式或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例如:嗯嗯、尿尿、大便等,讓照顧者知道(不需要求百分百準確)。
囗 能聽得懂大人的連續指令,並執行動作。 
囗 可以走、坐得穩。
囗 自己有將外褲或裙子穿上或脫下來的動作出現。 
囗 已開始有模仿大人如廁的行為和意願。
囗 了解東西應該擺放的位置(孩子才了解尿尿、便便應該在便桶中)。

如廁前的教育更重要
  當發現孩子有種種想要自行如廁的意願時,就可以趕緊抓住這些契機,進行如廁前的教育。例如:當孩子和我們或和兄弟姐妹一同如廁時,就可以告訴他,為什麼如廁時需要到廁所,讓孩子有概念原來噓噓和便便也有自己該去的地方。或者利用親子閱讀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脫離尿布、自己如廁的相關繪本。有一些繪本是立體書,可以讓閱讀者動手玩一玩,增加趣味性,讓如廁訓練變有趣。
  同時還可尋找孩子喜愛的卡通人物,當作學習的對象和楷模,運用多媒體進行傳達孩子如何幫助自己慢慢脫下尿布、進行如廁的媒介。甚至可以將如廁的一整個動作,編入孩子喜愛的兒歌中,這樣輕鬆有趣又好記。
 
教孩子如廁,快速上手 
  當孩子已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時,可以藉由以下幾點準備事項和步驟,開始進行訓練:
1.環境塑造:為孩子準備屬於自己的小便桶或者馬桶坐墊,或依家庭習慣準備孩子自己的擦手巾,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個主體。
2.固定位置:將小便桶放置在孩子明顯看得到或常待的空間,方便孩子有尿意時可以快速到達。
3.協助脫尿布:當孩子有尿意、便意時,協助將尿布脫掉,在脫掉的同時可以將步驟簡單說出或唱出,讓他坐便桶或馬桶感受在馬桶上解尿、解便的感覺。親耳聽到聲音,親眼看到從自己身體排出的東西。也許剛開始孩子會覺得很奇怪,但漸漸地他們會了解原來這些「東西」也有該去的地方。
4.讓孩子自己沖水:家長不要馬上將排泄物沖掉,突如其來沖水聲會突然嚇到孩子,造成恐懼感,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試著沖水練習、增加成就感。
5.準備學習褲:讓孩子穿著學習褲,當成戒尿布過程中的媒介。
6.定時提醒孩子是否想要上廁所:如果孩子不願意不要逼他坐上便桶,或恐嚇不去上等等就會怎   麼樣,讓孩子造成排斥感。提醒的次數間時間不宜太短,不要一直詢問孩子,造成彼此的壓力。
7.訓練如廁期間,穿著是輕鬆、方便穿脫:讓脫下或拉上衣物的動作簡化,不要造成孩子的不便。
8.當孩子成功要給予具體讚美:讓孩子自己肯定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習意願。
9.注意攝取水量:像是湯品和水果。有些食材容易利尿,造成短時間內尿量或次數增加。
 
  以上這些事宜和步驟,除了大人準備好要協助孩子戒除尿布之外,還有孩子不小心尿下去的後續處理,都還是要觀看孩子的意願和情緒。一旦發現有異狀或是兩者之間都承受極大壓力時,就需要停下來思考是否必須將腳步放慢,才不會尿布沒戒成,而讓孩子心生恐懼、拒絕如廁。
 
孩子拒絕如廁的可能原因
  在戒除尿布的過程,孩子難免會遇到小挫折,這都是短暫性的,決不是自己訓練失敗或孩子能力不足。提供以下幾點可能因素提供家長參考:
  家長是否在孩子身心尚未發展成熟時,就為孩子進行如廁訓練?
*在訓練的過程中,可能因為旁人的負面言語或冷嘲熱諷影響孩子的信心;或者,執行時因訓練者的期許或心情,對孩子有了情緒言語或不耐煩,導致雙方關係緊繃、不愉快而影響了孩子的如廁意願。更嚴重者會影響孩子如廁時的情緒,像是擔心來不及或尿下去,會招來挨罵或處罰。
*每一位孩子的個性不一樣,對於失敗的接受程度和執行的方式也不一樣,要先清楚了解孩子的個性和堅持度,用適合孩子的方式來戒除尿布,就像有的孩子吃軟不吃硬,而有的卻需要軟硬兼施。
*在戒尿布之前,尚未藉由各種方式與孩子溝通說明何時要開始進行戒尿布事宜。對孩子而言,尿布是他的安全物,可以讓他很安全、舒適,而一開始就將尿布排除,會讓孩子感到恐慌和害怕,缺乏安全感。
 
  戒除尿布絕對是依孩子發展、能力和自主控制為優先,不是大人炫耀自己多會帶孩子為前提,孩子本身的發展成熟度與意願,是我們照顧者最需考量的因素。照顧者的心態正向與否,都會影響孩子是否能成功戒除尿布,同時家長也要具備面對他人的指正和相互比較的壓力,才能引導孩子一步一步達成戒除尿布。
 
頻尿出現小叮嚀
頻尿出現時:有可能孩子因為擔心尿褲子承受口語責備或處罰,所以藉由一直上廁所確保不會因尿溼而受罰,或是因為安全物的尿布被移除,而出現擔心、害怕、恐懼等心理因素造成頻尿。
解決對策:可以在明顯處擺放尿布,讓孩子知道尿布還是陪伴著他,如果真的需要,尿布還是會來幫他。尿褲子後可以帶著孩子一同擦拭地板和清洗褲子,讓孩子知道尿褲子沒關係,後續該怎麼處理和清洗才是重要的。另外,孩子的膀胱控制能力成熟時間不一,有時是因為發展因素造成,可以請教醫師了解情況。
細心留意孩子的反應,適時調整作法 
  戒除尿布是孩子一段發展必經的過程,會隨個人的種種因素有所不同,比較快或慢都不會影響結果,更不會顯示孩子聰明與否。在戒除過程中,千萬不能在口語或口氣上讓孩子感受到大人的不悅,這樣會讓孩子懷疑自己是不是會因為尿溼了,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還是尿褲子、大在褲子上,我就是一個壞小孩?負面的言語都會造成孩子的退卻與停滯。一句小小的讚美及微笑、一樣鼓勵的小物,都可以增強孩子的信心與意願。
 
  大人對孩子的聆聽和敏感度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反應和回饋都是提供我們能否繼續進行、或是需要慢一點,甚至停止的重要線索,不要將這些反應視而不見,忘記孩子才是主體。無論戒除尿布的過程是短是長,都要給予正面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安全感才是。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