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語言 楊婷舒老師 嬰幼兒教育專家

  有人說微笑和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可見得語言不見得是狹義的語言,英文、中文、法文是語言,表情、手勢也是語言。重點是要能通,通了關係就更進一層,所以有共同的言語是關係建立或維持的重要元素。

  除了官方語言,不同族群、不同團體都有它說得出或說不出的共同語言,他們專屬的、特別的溝通方式,使得那一群人對自己的團體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小家庭也需要成員對自己的家庭有歸屬感和認同感,於是建立自己家庭的共同語言就是一件有趣並值得做的事。

  大部分的共同語言是自然形成的,比如說一個家庭可能因為老大的畢業典禮要求穿著正式服裝讓家庭成員印象深刻,以後「畢業典禮」這四個字在這個家庭就代表正式場合、正式服裝的共同語言。又如每個家都可能用「媽媽的味道」來形容某些事情,可能在李家「媽媽的味道」代表鬆散不拘的感覺;但在王家卻代表龜毛嚴謹;而在張家則是包容溫柔與犧牲。如此一來,當李家成員對一個新聞人物品頭論足的說他有「媽媽的味道」時,李家人很能體會,因為有共同語言而很快的了解彼此的感受,但張家人、王家人就完全狀況外,還可能衍生誤會呢!

  我鼓勵父母可以發揮創意,自己創立發展自家的共同語言。在我們孩子小的時候,我和老公都覺得擁抱雖然很好,但可惜是西方的玩意。所以我們各自發展了一套表達我們愛孩子的語言,他喜歡摸摸孩子的頭,邊摸邊說:「嗯嗯喔~嗯嗯!」我則喜歡和孩子互碰鼻子,表示高興。家中除了歡樂,當然要接納沮喪、悲傷、生氣等負向情緒,所以父母更可建立一套適用孩子的安撫模式,成為你們彼此支持的共同語言,例如捏捏手、抓緊手、眨個眼、碰碰頭、給條手帕,或是搥空氣、說「我生氣了」,大叫三聲等等。

  如果孩子愛家,就不會做讓家人不高興的事。當建立起共同語言並常被使用時,家庭就會有更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了。祝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武器唷!

分享 :